还记得上世纪80年代末红极一时的香港赌片吗?想必很多人都会美慕周润发把扑克牌在手里上下翻飞和周星驰一“握"一个准的“特异功能”。近年来,有一位叫郑太顺的中年人把这些被认为是影视剧夸张处理的牌技,带进了包括央视在内的一档档纪实节目,并一次次在众目睽睽之下演绎着牌桌上的“特异功能”。由于目前他正致力于反赌的工作,所以有网友把他比作小说中包公手下的“御猫"展昭。
入门,电影《功夫》的现实版
郑太顺,属虎,上世纪60年代出生于福建长乐市玉田镇一个农民家庭,家里穷得叮当响,稍大一些他就跟着父亲上建筑工地做些搬运东西和搅拌水泥的活儿。
有一天郑太顺上街,看见路边地摊上一本叫做《揭开牌技的奥秘》的书,他翻开一看就着迷了。卖书的人说要3元钱,在那个年代3元钱可不是个小数目,肉都可以买好几斤了,但郑太顺还是咬咬牙将书买下了。“那本书就是卖书人自己写的,其实很简单。我一有看不懂的就去问那小贩,所以他算是我的启蒙老师了。里面有二三十种技术和障眼法,比如洗牌
方法、发牌手法,还有换牌的基本技巧。”
钻研牌理使郑太顺吃透了游戏规则,进而对牌本身发生了兴趣。因为在工地上没有伙伴,他自己用竹片抠了一副麻将一个人打。"我用小刀和色彩刻画得和真的一模一样。因此我也搞清楚了所有麻将牌的图案纹理。电影里的‘赌神’能透视,而探究麻将的物理构造是郑太顺的出发点,“30年前的扑克牌印刷质量不好,所以我能隐隐看到背面突出或凹陷的花纹。”
后来,郑太顺也学着别人编书的样子,把自己琢磨出的一些牌技写出来摆摊出售,一天能赚个一二百元钱,这在上世纪80年代可是不少的收入。
拜师,立誓不赌
18岁,郑太顺真正开始了江湖生涯,同时遍访名师。“当时我还在福建的小县城,边做工边在街边表演,偶然在路上碰到了上海魔术团的叶欣荣。叶欣荣是位老魔术师,擅长隐身术,同时也会一些扑克牌魔术。比如凭空变牌出来,满场微牌抓张A。我也很快学会了这些技法。”
“魔术提高了我的眼力和手法,但是没有新技艺,牌就玩不好。我不断琢磨新的招数,并且大江南北遍寻高手。”每到一处表演,郑太顺都要找当地最好的牌手过招。“我碰过的顶级老千只有一个。”郑太顺现在压箱底的绝活就是这样得来的,“我们当时在佛山表演,有一个60多岁的潘姓老人到后台找到我说,他自己也是从小玩牌。我们俩聊得特别投缘,他说‘我有最绝的一招,看这两张牌’,说着就拿我的手盖上去,打开两张牌就全变了。”已经行走江湖十来年的郑太顺当即拜师,但老人不肯传授,“我跟他回家,买了好酒好烟查门,一心想学本事,差一点跪下去。最后,潘老师看我特别有诚心,就决定教我绝技,但同时也要我立下不准参与赌博的重誓。”郑太顺说。
在这个传媒发达的年代,身怀绝技的郑太顺一下子就成了名人。其中最让人称奇的就是他能在39.28秒的时间里,将一副打乱的扑克牌按照从A到10、J、Q、K以及方块、梅花、红桃、黑桃的顺序,重新排列出来,这个表演也让他破了这个项目的吉尼斯世界纪录。
每个赌局都是骗局
郑太顺玩牌练牌已30多年,尽管也有不少人想让他去赌,但他从来都不参与。“再高明的千术也有破绽,许多所谓的赌王在出千时都出过岔子,后果要么断手要么断脚,我保住了自己的手脚,因为我从不赌博。“郑太顺说。“电影里我们看见的出老干的手段,如今都已过时了。”
郑太顺介绍说,现在的赌具更加丰富,手段也更高明,“大家都觉得自动麻将桌很公平吧,实际上装了某种芯片,利用物质的磁性,我可以想要骰子扔几点就是几点,想要和什么牌就能起到什么牌。”
在郑太顺办的赌具展示会上,还有钟表、探头、烟灰缸等作弊器具,甚至还有皮鞋,“你想不到吧,作弊的皮鞋能反射放大桌面上的牌,啥都晓得了,能不赢么?!”
2003年,郑太顺在福州创办了一个举办棋牌比赛、向大众揭秘赌场骗术的棋牌俱乐部。他还专门开通了一条反赌热线,为沉迷于赌博的人指点迷津。
(1月15日《周末》)
福建泰顺棋牌俱乐部(中国牌王郑太顺)
业务范围:组织竞赛;戒赌宣传;受政府部门委托开展棋牌培训。
地址: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温泉公园路59号世纪金源大饭店公寓楼15楼